用户 密码 验证码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丹东东港市境内,由陆地、芦苇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大部分组成,总面积81430公顷。1987年经东港县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市自然保护区,1995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6月加入“东亚及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是国际上重要湿地类型保护区之一,是一个以近海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水禽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既有大陆性气候又有海洋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少雪,夏季多雨,雨热同季。区内河流密布,南北贯通,由北向南注入黄海,较大的河流有7条,其中以鸭绿江和大洋河最为重要,是保护区核心区主要淡水补给水源。
  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丹东东港市境内,由陆地、芦苇沼泽、滩涂和浅海海域四大部分组成,总面积81430公顷。1987年经东港县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市自然保护区,1995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6月加入“东亚及澳大利西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是国际上重要湿地类型保护区之一,是一个以近海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水禽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既有大陆性气候又有海洋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少雪,夏季多雨,雨热同季。区内河流密布,南北贯通,由北向南注入黄海,较大的河流有7条,其中以鸭绿江和大洋河最为重要,是保护区核心区主要淡水补给水源。
  由于鸭绿江和大洋河水量充沛,夹带的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注入黄海,使该地区浮游生物丰富,加之水文条件优越,水质状况良好,适合鱼类生长和繁殖,保护区现发现鱼类88种。贝类资源约有74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贝类约30余种,广泛分布于滩涂之上,主要有蛤仔、文蛤、螠蛏等,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尤为丰富。每年途经保护区的迁徙涉禽数量超过50万只,是东北亚鸟类迁徙重要中心之一。保护区共有鸟类242种,其中水禽123种,绝大多数属古北界种类,以夏候鸟和旅鸟居多,尤其是鸻鹬类鸟类,占水禽总数的88.6%。每年4-5月份是鸟类迁徙高峰,最多时可见迁徙鸟类数量达数万只,鸭绿江湿地保护区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鸟类迁徙停歇地。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227种鸟类在该保护区发现114种,占总数的50.22%,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81种鸟类在保护区发现43种,占总数的53%。
  保护区地处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为华北和东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处。区内陆地、滩涂、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交汇过渡,形成了包括芦苇湿地、沼泽、湖沼、潮沼及河口湾等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既有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又具有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特征,具备典型的河口—滨海湿地特征。植物资源相对简单,植被以湿生芦苇为主。区内共发现植物344种,其中低等植物55种,高等植物289种。